一千零一页文学第1172章 这是聚变的一小步,却是迈向深空的一大步!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百木成林.2316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龙国,国家超导约束聚能研究所。
  大型会议室内。
  气氛与大洋彼岸PPPL的紧张压抑截然不同。
  虽然也带着疲惫,但更多的是洋溢着的喜悦和一种踏实的成就感。
  “同志们,辛苦了!”
  李阳站在主位前,声音清晰有力,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。
  “四十瓦稳态运行的成功,意味着我们为高端光刻机打造的心脏,不仅成功跳动了,而且跳得很稳健、有力!”
  “这是我们在座每一位,日夜奋战、共同努力的结果!”
  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。
  曹启东、钱宏远等人脸上也难掩激动,尤其是曹启东,腰杆挺得笔直,几个月来的压力和疲惫,在此刻似乎都得到了释放。
  但李阳话锋随即一转,双手虚按,让掌声平息。
  “但是…”
  他目光扫过全场,眼神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与深邃。
  “成绩属于过去。我希望大家记住,我们停下脚步庆祝的时间,永远不能超过我们迈出下一步的时间。”
  他操作控制器,大屏幕上显示出新的技术路线图。
  “光源系统的突破,是‘从无到有’
  。
”
  “接下来,我们要做的是‘从有到优’
  ,再‘从优到强’
  。
”
  李阳看向曹启东。
  “曹教授,工程化、标准化的工作,必须立刻跟上。”
  “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实验室里的精美展品,而是能稳定、可靠运行在下一代光刻机生产线上的工业心脏。”
  曹启东立刻点头,神色郑重。
  “明白,李工!控制模块的固化和手册编写已经在进行中。”
  “我们争取在一个月内,完成第一版的工程标准制定,确保技术的可复制性和可靠性。”
  “好。”
  李阳颔首,目光转向钱宏远。
  “钱教授,你们那边呢?脉冲图书馆不能只作为一个数据库,要让它真正活起来,产生价值。”
  钱宏远推了推眼镜,脸上露出了一丝兴奋。
  “李工,这正是我要汇报的。”
  “通过这段时间对脉冲图书馆的数据挖掘,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模型,发现了不止一种,而是七种不同的参数组合,都能引导系统进入对修正信号高度敏感的‘最佳状态’
  !”
  他操作电脑,将相关的数据关联图谱投射到大屏幕上,复杂的曲线和高亮的相关性区域清晰可见。
  “这意味着…”
  钱宏远的声音提高了一些。
  “我们之前找到的‘钥匙’
  ,只是其中一把。
”
  “现在,我们有了更多选择,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将大大提升!”
  “我们正在尝试将这种‘状态预测模型’
  与曹教授那边的控制模块深度耦合,目标是打造一个能够自适应调整、提前进入‘战备状态’
  的智能控制系统!”
  李阳看着屏幕上的数据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。
  “这个思路很好,从被动响应,到主动预测、提前布防,这才是真正的高级智能控制。”
  “是!”
  钱宏远和曹启东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干劲。
  随后,李阳将重点转向了全息投影上那个结构复杂的推进器示意图。
  “接下来,是‘逐日计划’
  。
”
  李阳的声音带着一种迈向更广阔天地的沉稳力量。
  “地面光源的问题基本解决,我们的目光,应该放得更远。”
  “深空,才是聚变能真正发挥其威力的舞台。”
  他指向示意图的核心部位。
  “第一阶段,我们聚焦最关键也最基础的问题是高能粒子束的稳定产生、聚焦和喷射。”
  “曹教授,你们基于光源控制技术改造的动态聚焦场,进展如何?”
  曹启东立刻回答。
  “初步模型已经建立,模拟结果显示,通过实时监测束流形态并微调特定区域的磁场强度和形态,确实能有效抑制因能量提升而导致的电荷斥力发散。”
  “但是……”
  他顿了顿,看向钱宏远。
  “这需要材料方面的强力配合,动态磁场需要与束流通道界面材料产生协同效应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”
  钱宏远接过话头,语气沉稳中带着一丝自信。
  “李工,我们材料组根据耦合模型的要求,调整了研发方向。”
  “不再追求一劳永逸的‘完美材料’
  ,而是针对动态磁场的特点,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梯度复合材料。
”
  他调出材料的微观结构图和测试数据。
  “这种材料的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,能够与曹教授他们设计的动态聚焦场形成更好的‘耦合’
  ,就像……嗯,就像给粒子束穿上了一件量身定做的‘磁力鞘’
  ,引导它、束缚它,最大限度地减少散射和能量耗散。
”
  李阳仔细查看着数据,微微点头。
  “理论和模拟都通过了,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嗯,非常好,联合测试准备得怎么样?”
  曹启东深吸一口气,代表两个团队回答。
  “已经准备好了,李工,就在三号测试平台,随时可以测试。”
  李阳想了想,站起身。
  “那就直接去测试现场吧,光说不做,出不了成绩。”
  “走!”
  说完,起身前往测试车间。
  钱宏远和曹启东等人也连忙跟上。
  半小时后。
  三号测试平台控制室内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屏幕上。
  “第17次40W等效能量级粒子束聚焦测试,准备开始!”
  操作员的声音带着紧张。
  “系统自检完成!”
  “动态聚焦场参数加载完毕!”
  “梯度复合材料通道就位!”
  “注入粒子束……能量提升中……”
  大屏幕上,代表粒子束形态的示意图亮起,一开始有些微弱的抖动,但随着动态磁场的介入和新型材料开始发挥作用,那原本有些涣散的‘喇叭口’
  前端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拢、凝聚!
  束流集中度指标一路飙升,迅速越过安全线,稳定在一个令人惊叹的高位!
  “束流稳定!聚焦良好!”
  “能量稳定维持!”
  “计时开始!”
  控制室内鸦雀无声,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。
 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,屏幕上的曲线稳如磐石。
  五分钟、十分钟、二十分钟……
  当计时器稳稳地跳过三十分钟的刻度时,控制室内终于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欢呼!
  “三十五分钟!远超预定目标!”
  “哈哈哈,我们做到了!”
  曹启东用力握了握拳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看向旁边的钱宏远,两人相视一笑。
  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  李阳站在主控台前,看着屏幕上那条完美的稳定曲线,脸上露出了肯定的笑容。
  他转过身,对曹启东、钱宏远以及所有兴奋的研究员们说道:
  “地面光源的问题,我们已经彻底解决了。”
  他的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,投向窗外湛蓝的天空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  “接下来,我们的任务,就是让这团由我们亲手点燃的聚变之火,稳定、持续地燃烧,直到照亮通往星辰大海的航路……”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继续阅读下一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章节为VIP付费章节,请点击登录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余额不足,请点击充值